打开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江苏南京开展“两赋两强”集成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环球网朱虹宇2022-05-30 17:50

中央《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南京市委编办将深化全市街镇集成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域特点,探索改革有效路径,以“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只进一扇门”实现“一网通办”

“我年纪大,腿脚又不太方便,你们帮我上门办理社保卡,为我们这些行动不太方便的老人提供了贴心的服务,这肯定是好评呀,真是太感谢了!”家住锦泉东苑小区的陈奶奶说道。

在江宁区汤山街道,网格员针对高龄、重病、行动不便的人员开展“优居办”特色服务。通过电话预约、短信告知、网格员代办等方式开展上门服务,让不方便出门的居民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并且事后及时进行“优居办”服务评价。

栖霞区尧化街道居民徐燕点开手机客户端上的栖霞区“市场主体不见面审批系统”,根据提示提交申请材料后,尧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即时接收到了徐燕的申请。“请手持身份证正面对准镜头!”工作人员提醒徐燕进行人脸识别,验证身份。20分钟后,徐燕申请的营业执照便审批完毕。

尧化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等证照正式下来,我们会快递给她。”全国首份“不见面”审批的营业执照由此诞生。这也是江苏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一幅小小剪影。切实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3000个企业法人主体先后入驻,5万人口将成为新红山人……玄武区红山街道结合新城实际,以星河园区为中心打造5分钟党建服务圈,辐射常发、东华等五大商圈,汇聚园区企业产生聚合效应的两新党建新格局。

同时,红山街道还提供“兜底式”服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有效破解“办不了、办不成、难办理”等疑难杂症。完善大厅便民服务设施,推出爱心服务,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机、没有手机的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服务。

“一支队伍管执法”,扫除基层执法盲区

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TA02标段共包含7座站点,施工站点均在江北新区顶山街道辖区范围内。针对施工必然涉及的占道开挖、封闭围挡、渣土运输、垃圾分类等城市治理相关事项,以及涉及广大民工切身利益的劳动保障问题。顶山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副教导员李浩带队主动将工作前置,用“送法上门”的理念,与各站点施工负责人、民工代表等进行沟通交流,不仅提高工地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更为推进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顶山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还于2020年1月成立了“江小虎自贸骑巡队”,“江小虎自贸骑巡队”摩托车配备了车载鹰眼系统,运用智能识别及自动抓拍技术,实现动态监管执法,提升自贸区科技执法水平。

“网格城管中队队员整治市场旁边的流动摊贩时,部分商贩不肯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由联动中心联系民警通过公安查询系统查询,确定身份;公安民警针对城区流浪狗扰民、遛狗不牵绳、占用消防通道等不文明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时,有可能人手和车辆不够,联动中心就会第一时间派遣城管队员进行支援。”高淳区东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介绍道。

2021年1月,南京市首家 “城警联动中心”在高淳区东坝街道落地。今年以来,东坝派出所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采取同巡逻、同训练、同处置等方式,共同提升了执法水平。“综合执法改革打破了传统城乡执法的“二元”结构,让“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基层治理困境得以破解。”东坝街道派出所所长陈一鸣表示。

“如今,辖区内已经没有综合执法敲不开的工地大门,也没有综合执法管不了的工地项目。”秦淮区红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峰介绍道。

红花街道辖区现有大大小小在建工地近百处。在体量大、任务重、难度高又缺少管理经验的情况下,街道将工地管理列入最优先解决的问题,作为三整合改革的突破口。2020年底,街道组织辖区43名项目负责人,召开在建项目综合监管大会,发放《在建项目告知书》,细化工地管理责任清单,并签署工地承诺书。这一措施的实施,打破了工地管理“进门难”的困局,执法工作由此得以顺利展开。截至今年4月底,红花街道综合执法进工地共处罚2040多起。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