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行业共话新型分布式综合能源保障能源安全新思维

环球网齐琛冏2022-12-09 18:13

在“双碳”背景下分布式能源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维——新型分布式综合能源保障”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于2022年12月8日在北京采用线上的形式召开。

本届论坛邀请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国内外企业、行业组织等权威学者、专家和企业人士参会,共同探讨新趋势下行业发展和突破之道。大会上午环节由中国能源网副总经理张葵叶主持,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能源网董事长冯丽雯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段洁仪作了主旨报告。

论坛主持人、中国能源网副总经理张葵叶介绍,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维——新型分布式综合能源保障”,论坛将重点聚焦能源安全新战略下如何发挥分布式能源优势和保障作用,系统分析分布式综合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分布式综合能源发展路径及建议。

本次大会还举办了高峰对话、系统发布、专题论坛等环节,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万人次。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作开幕致辞指出,作为新一代终端供能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是集中式供能系统的有力补充,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分布式能源在项目开发、并网、市场化交易等环节还存在诸多瓶颈,因此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因地制宜优先开发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资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比重;第二,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发展的电力市场顶层设计。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建设,以市场竞争方式形成新能源上网价格,降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本;第三,探索创新涵盖电、热、冷、气、氢等多能耦合的综合能源供能模式,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和以电力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服务。促进新能源发电与供热、供气等能源品种协同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能源网董事长冯丽雯在致辞中指出,2022年地缘政治事件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还有极端气候灾害,特别是川渝地区的缺电,能源领域受到强烈冲击和严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维--新型分布式综合能源保障",希望能够重新建立能源安全的新思维,探索分布式能源在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中的创新实践,打造风光储氢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大力发展分散式风能、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燃气三联供,加快能源去中心化,实现能源就地取材、就近消纳,让分布式能源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作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

周孝信院士指出:新型电力系统的6项主要特征,概括了当今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趋势与前景,讲到电源和电网结构组成的革命性变化,还有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作用,以及低碳零碳、高韧性本质安全的远景目标,概括了当前电力系统转型发展的趋势。10类关键技术总结了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全局影响的技术方向,这些技术方向比如各类低碳零碳的电源技术、入网技术,将来一定要好好研究。最后是关于IEPU的讨论,对一些既有技术,当前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构建综合能源生产单元,使其成为能源电力系统中具有多种能源产品和灵活性调节功能的新成员。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做了题为《关于"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维的思考》的主旨报告。

吴吟指出:“双碳”目标是能源的重中之重。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有序发展和中华命运共同体。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抓住能源这个重点,抓住了能源就抓住了实现"双碳"目标的牛鼻子。保证能源安全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也要促进区域能源协调发展,同时促进化石能源之间,新能源之间,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最佳组合。保证能源安全必须先立后破,融合发展。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需要数十年时间,这期间必然是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的过程。所以必须要先立后破,不能一蹴而就。随着科技进步,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的模式可能发生变化,但是一定会沿着更加节能减污降碳的方向发生变化。

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段洁仪作了题为《把握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 推动分布式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

段洁仪指出:分布式能源系统本身靠近用户端。从供电的角度讲,它比大电网更接近末端,可以适度地冗余备份,对电力的供应系统也是一种安全保障和支撑,如果再设置一定的分布式储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度。未来的电力系统面临巨大压力,对系统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负荷端更加灵活,如何做到电网更加友好,而且能够使得不同能源的产品较灵活地转化,这些都是分布式能源发挥作用的地方。站在分布式能源行业的角度,为了分布式能源更高质量地发展,承担起更大的作用,可以从六个方面拓展发展空间:第一,不断拓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场景;第二,进一步强化分布式能源的安全保障作用;第三,不断提升分布式能源的系统经济性;第四,主动增加分布式能源的负荷弹性;第五,坚定推进分布式能源智能化建设;第六,持续推动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技术进步。

高峰对话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担任主持人,参与对话的四位重量级嘉宾是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黄少中、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总裁涂建军、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

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黄少中: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构建新型能源系统成为很重要的主题,新能源的发展也成为重要趋势。能源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增加了,重点是放在如何构建新型的能源体系,并保障能源安全。在能源低碳转型中会给能源安全保供至少在以下方面带来一些影响或者面对一些挑战:第一,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第二,我国经济结构偏重,客观上存在能源的二元结构;第三,我们的能源结构偏煤,煤炭是主力军,是最主要的能源保障;第四,新能源占比提高;第五,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双碳”背景下既要加快能源转型低碳化,同时保证能源安全。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互为促进,关键是把握好度,同时树立大能源的安全观。要在源网荷储等多方面发力,综合解决和消除能源转型对安全保供带来的影响和隐患。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分布式电源应该有一个规模效应,分布式电源最大的优势就是靠近负荷侧,不新增投资,最大的劣势是没有规模效应,这是中国做分布式面临的两难,做分布式要求小,小了又没有效益,所以必须平衡好关系。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利用电网条件相对好、渗透率比较低、变压器容量相对比较富裕的地方,以最低的成本把分布式电源用好。具备条件之后,如果将来新能源的成本能够降得更低,储能技术发展得更快,我们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更高的时候,可以考虑大规模或者局部对一些电网尤其是变压器进行较大规模改造。虚拟电厂现在非常热,无论是分布式电源还是新能源,都是从大电网、大系统里面索取灵活性资源。虚拟电厂不一样,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更好地统筹用户和分布式的关系,不仅不占用电网的灵活资源,反而根据电力市场提供灵活性,这就是分布式电源最高级的应用形态。

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总裁涂建军:我们的电力系统是煤电独大的系统,在“双碳”目标的倒逼下必然需要更加清洁化,这不仅是空气污染治理的需求,而且是二氧化碳减排的需求。我们这个系统未来会出现更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因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模式需要发生改变。未来的电力系统在传统大规模的发电、特高压大规模的输电、大规模利用的模式下将融入更多的分布式发展的一个趋势。分布式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多重危机背景下要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我们是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讨论能源安全问题。煤电灵活性未来肯定是一个方向,如果我们真的把煤电定义为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提供灵活性,提供备用的时候和CCUS是不兼容的。CCUS的发展基于煤电基本上作为基荷运行的,当到了提供灵活性的时候,煤电再叠加CCUS在经济上没有任何的可行性,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

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为什么现在能源保供这个问题这么热?主要是今年和去年部分省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电力系统缺少相匹配的灵活性,尤其是向上调节的灵活性。当我们的电力负荷到达很高的峰值时,整个电力系统没有办法去满足这个尖峰负荷,所以出现了缺电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建设煤电成为最省事的解决方案,因为相较于电网侧和负荷侧能源的提供,新建煤电短期看是很省事的方案,这个方案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方案对于中国系统长期的能源转型来看存在很大的弊端。未来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中的碳中和,必然意味着高度的电气化以及电力系统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在这种模式下,意味着我们的电力系统既需要向上的灵活性,也需要向下的灵活性。什么是向下的灵活性?当风光资源出力很足的时候,其他的电力系统需要给风光让出足够的负荷空间,否则会导致大量弃风弃光的状况出现。

在本届大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分布式能源项目数据采集系统》。

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葵叶介绍,为系统梳理我国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情况、分析分布式能源市场发展现状、推动分布式能源产业健康发展,2022年4月底中国能源研究会启动“中国分布式能源项目数据调研工作”,项目数据调研工作启动后,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员会同步建设“中国分布式能源项目数据采集系统”,本次“中国分布式能源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发布仪式在会上呼吁行业市场主体登录、注册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并自主填写、维护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信息,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建成后将为“双碳”背景下分布式能源大发展提供支撑和参考,同时为服务政府决策。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主题为“能源安全新战略下分布式能源发展”的专题论坛。

专题论坛由中国能源网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葵叶主持。张葵叶指出:今年入夏以来,川渝地区遭遇了极端天气,缺电和电荒现象对电力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为我们国家的能源系统安全敲响警钟。足量及时保障能源电力供给是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能源系统安全的基本保证。选择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加快发展以天然气、风光、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分布式综合能源将是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能安全的有效保障。下午的专题论坛环节邀请六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跟大家分享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下的分布式能源发展。

专题论坛上,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胜先生作了题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基于川渝今夏电荒的若干思考》的专题论坛报告。卡特彼勒电力事业部资深行业经理于永堂做了题为《分布式发电技术与应用的国际经验与实践》的专题论坛报告。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张大伟做了题为《大变革下开新篇——从页岩气到深层地热能》的专题论坛报告。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做了题为《新型能源体系与分布式能源的价值》的专题论坛报告。利星行能源(昆山)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经理程永平做了题为《双碳时代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及业务创新探讨》的专题论坛报告。山东省多能互补产业技术研究院副董事长綦安训做了题为《构建数智时代能源数字双碳产业生态圈》的专题论坛报告。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