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四川外国语大学举办外国语文研究中心2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

环球网2023-01-09 15:08

1月7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科研处和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承办,《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当代外语研究》《英语研究》《外国语文》编辑部协办的“新起点、再出发”外国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高层论坛暨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2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于云端如期举行。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的12位专家学者和全国1.2万余人次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对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传承优良传统,树立原创精品意识;二是对接国家需求,强化时代意识;三是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树立品牌特色意识;四是注重团队的培养,带动学校的学术发展;五是强化平台建设,推动校内外、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认为,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为我国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他指出,“中心”的优异成绩为外语学科发展和外语学界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二是潜心学问,做好基础研究,不断凝练原创性成果;三是出成果,出人才,形成领军人才,形成持久的影响力。最后,他祝愿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在未来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11位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的主旨发言题目为“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建设”。报告指出,新时代对外语学科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有“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并详细阐述了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学科意识与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建设的内涵。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作了题为“外语教育能力关乎国际传播能力”的主旨发言,提出国际传播离不开外语教育,强调唯有着力国家外语教育的效能建设,国际传播才能真正发力。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彭青龙的发言题目为“区域国别学的现实基础、理论来源与发展定位”。他认为,中国区域国别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别区域研究在出发点、落脚点、手段和目的等方面存在根本不同,强调外语学科的师生要强化跨学科意识,加强学科基础训练。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韩宝成在主旨发言“整体外语教学的理念及实施路径”中提出“整体教育”理念,强调基于“完整语篇”开展意义理解、意义协商和意义表达活动。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寅在题为“新文科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的发言中,梳理了语言学的发展简史,论述了体认语言学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实践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枫在题为“什么是知识翻译学”的主旨发言中,阐述了知识翻译学的内涵,认为知识翻译学是探究跨语言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行为、关系、运动和规律,致力于语言转换、话语塑造、知识建构的创新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冉永平的主旨发言为“网络公共话语研究的社会语用取向”。他指出,网络话语作为一种公共空间话语,在很多方面不同于面对面的交际话语,强调话语研究的社会问题取向及理论创新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在“外语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的发言中指出,国际传播是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趋向,并着重论述了外语学科发展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学科性。

南京大学教授何宁作了题为“新时代外语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主旨报告。他提出,外语学科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外语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战略发展贡献力量。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和平的发言题为“学好中国和外国语文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他指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家舆论引导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核在于学好中国语文和外国语文。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苏杭在题为“语言和话语研究的局部语法路径”发言中,讨论了“局部语法”在多语种言语行为以及对比言语行为分析中的应用,并指出局部语法为语言和话语研究提供了创新路径。

各位与会专家围绕外国语文研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区域国际别研究、新文科建设、外语教育、翻译学和语用学等主题展开讨论,为外语学科在新时代和新文科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最后,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仁强表示,“中心”定将全力以赴,不辜负学界同仁和学校领导的信任与嘱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新的篇章、开创新的辉煌!(文/图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