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张晏瑲:海洋生态环保可成南海合作新抓手

环球时报张晏瑲2024-07-12 06:3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践行大国责任,一直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工作。7月11日,《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总结了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成就与贡献,对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和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日益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合国际海洋法领域面临的法律规制不足的问题,对于全球海洋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第二,在海洋污染多个领域展开污染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比如陆源污染治理,中国加强对陆源污染源的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入海,有效改善了近岸海域的水质;船舶污染治理,中国严格执行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标准,加强对船舶污染的监管,推广使用低硫燃油和清洁能源;海洋垃圾治理,中国积极开展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建立海洋垃圾回收和处理体系,减少海洋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

第三,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比如海洋保护区建设。中国建立多个海洋保护区,包括珊瑚礁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等,有效保护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比如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如人工鱼礁建设、海草床恢复等,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类似这些举措展示了中国在保护与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实践,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并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

海洋是全人类的海洋,对于维护我们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全球海洋治理困境等挑战,应坚定不移地遵守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海洋法法律规则,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纳入到海洋保护之中,对待海洋问题应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

具体到当下颇受关注的南海。我国南海海域正面临较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比如海洋污染(石油污染、微塑料污染)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珊瑚礁、红树林减少),以及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领土争端与资源竞争导致环境治理的协调难度增加,影响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等。

对此,我们应借鉴此次《白皮书》所涵盖的先进经验,更广泛地在南海海域推广。首先,加强污染防治,实施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和农业径流;加强海洋垃圾管理,防止石油泄漏和化学污染。其次,推动可持续渔业,制定和实施可持续渔业管理政策,限制捕捞强度,推广环保捕捞方法,保护渔业资源。再次,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建立和扩大海洋保护区,开展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的恢复工程,增强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以低敏感度的海洋生态保护为新抓手,推动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建立跨国生态保护机制。(作者是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渤海研究院院长)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