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梁国杰、李俊霖: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支持

环球时报梁国杰、李俊霖2024-08-19 06:07

斐济总理兰布卡正在对中国进行访问。他是今年又一位应邀访华的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体现了中国同南太地区的密切关系,也彰显了中国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关注。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挑战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博弈呈现升级之势,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也难免牵涉其中,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将其拉入对华地缘博弈之中。然而,中国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理解和重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致力于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在1992年6月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被定义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集团。在那次会议上,国际社会正式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列为全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特别关照对象,并致力于协助它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自然禀赋带来的脆弱性,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亟需来自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一是环境瓶颈。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日常面临热带气旋、洪水等极端气候现象,加之面积狭小、土层堆积浅、土壤相对贫瘠等特性,极易遭遇洪水、干旱、土地退化/荒漠化、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则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最为紧迫的环境威胁。

二是经济结构瓶颈。绝大多数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偏远、人口高度分散、经济规模有限、产业结构单一且极易遭受自然灾害侵袭。这些因素决定了其经济具有高度的脆弱性,极易受外部市场影响,并且在应对输入性经济危机时缺乏必要的抵抗力。

三是能源资源瓶颈。许多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海洋油气资源、矿石资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雨林资源等储量丰富,但由于技术和资金不足,不少岛国的能源资源未能实现有效开发,从而制约了它们的能源经济和社会发展。

最后是社会治理瓶颈。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多数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缺乏资金的问题,这对其提升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和推进社会公平、提高公民福利等构成阻碍。

为了应对小岛屿国家的发展困境,今年5月通过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安提瓜和巴布达议程》(简称《安巴议程》)提出了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它包含促进有弹性和可持续的旅游业及海洋经济发展,扭转对外经贸失衡的局面;完善政府机构建设,促进解决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顽疾,提升以医疗和教育为代表的社会保障体系效能,改善民众生活水平;建立可靠性高且高效、环保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机制等。

只是这一发展愿景的实现,还面临着地缘政治博弈等压力。日本7月刚刚举办了第十届太平洋岛国峰会,美国也召开过“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这样的合作,如果有利于岛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增进地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信任,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当然乐见其成。只是有多家媒体及分析人士认为,日美类似举动都有针对其他国家的意味,均试图通过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来增加本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事实上,中国一直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发展合作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发展路径。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领域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展开合作,立项实施近200个项目,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塞舌尔的拉戈西大坝加高土建工程、与巴巴多斯合作的“从屋顶到珊瑚礁”绿色能源转型项目。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中国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转型和数字技术等领域都深化了合作,带给当地民众实实在在的福祉。(作者分别是大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大连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