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斯里兰卡高官拉纳辛哈:从中国旅游经验中收获良多
1746103937592
春日丹棱,建设正酣。轰鸣的工程车穿梭于钢筋丛林间,焊花如星雨点亮施工场域,数百名建设者俯身于脚手架与混凝土间,以匠心构筑城市发展新图景。
在齐乐镇眉山药科职业学院二期工地,两栋主体建筑已褪去绿色防护网,工人们正为楼体披上灰白“外衣”——抹灰班组手持刮板精修墙面肌理,铺砖师傅俯身校准每一块地砖的平整度,升降机载着建材在楼宇间画出忙碌弧线。这座西部首座药科类高职院校的扩建工程,将新增4万平米智慧教室与实训基地,未来每年可培育2000余名医药健康领域技能人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注入专业力量。
驱车来到十五公里外的龙滩社区,新型交通枢纽正破土生长。30余台挖掘机挥动机械臂开挖基坑,工人们攀附边坡编织钢筋防护网,混凝土泵车将初凝的砂浆精准注入支护模板,施工现场昼夜奏响基建交响曲。占地50亩的丹棱客货物流集散中心已完成30%基础工程,18米高的主体框架将于七月显现。这座融合二级客运站与智能仓储的复合枢纽,将重构县域交通网络,使农产品冷链运输时效提升40%以上,群众候车时间缩短60%左右。
项目加速度背后,藏着精细化管理的密码。丹棱县创新实施“双挂图作战”机制,项目推进中心的大屏实时跳动着48个在建项目的162项关键节点,20名项目专员驻场协调建材供应与工序衔接,确保问题发现与处置间隔不超过4小时。通过建立“储备库--前期库--在建库”三级项目梯队,全县已形成总投资超百亿的项目蓄水池,实现重点工程接续发力。
从培育专精人才的智慧学府,到联通城乡的立体交通网,丹棱正以重点项目为支点,撬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可能。当塔吊长臂划出的轨迹与物流货车奔驰的轨迹在空中交汇,这座川西小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劳动者的汗水中渐次舒展。
(王建明 文/图丹宣 陈静 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