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丨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174675771590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5月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专机进入俄罗斯领空后,俄空军战机升空护航。习近平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时,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等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俄方在机场举行隆重迎接仪式。军乐团奏中俄两国国歌。习近平检阅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习近平发表书面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愿。当天,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写道:“80年前,我们经过奋起反抗,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6日,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俄中两国领导人将于8日举行会谈。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中俄两国元首会晤以及出席相关纪念活动对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多边合作及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法新社注意到,在署名文章中,习近平主席盛赞中俄关系的“坚韧性”:“双方要共同抵制任何干扰破坏中俄友谊和互信的图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以中俄战略协作的确定性和坚韧性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巅峰报网站称,这一表态反映出两国之间日益增长的友谊,尤其是在全球政治格局瞬息万变的背景下。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在6日的媒体吹风会上介绍说,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将在5月8日举行正式会谈后进行茶叙,并继续讨论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两国领导人还将讨论国际议题以及包括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框架内合作等问题。乌沙科夫说,俄中之间的战略协作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乌沙科夫透露,普京将于今年夏末秋初访问中国,并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同一天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俄罗斯的访问将成为今年俄中关系的核心事件之一。两国领导人的会谈议程将涵盖最广泛的双边和国际问题。两国领导人将向世界发出强烈信号,反对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的企图。“我们坚信,俄罗斯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的会谈成果将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相信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必将进一步深化中俄政治互信,丰富战略协作内涵,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俄专家:中俄关系是全球稳定的重要基石
伊朗《德黑兰时报》表示,中国领导人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凸显了北京与莫斯科之间不断深化的战略伙伴关系。此次访问旨在进一步巩固两国关系,体现两国在各个地缘政治领域日益加强的合作。
报道称,今年2月,中国领导人在与俄罗斯总统通电话时高度评价两国关系:“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是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真朋友。”此后,中国领导人在北京会见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时再次指出,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更是百炼成钢的真心朋友。
伊朗迈赫尔通讯社称,在中俄两国领导人密切沟通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已发展成为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更加紧密、务实合作持续深化、韧性十足的稳定伙伴关系。报道称,2024年,双边贸易额增至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持续拓展。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双边关系依然是全球稳定的重要基石,尤其在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北京和莫斯科在安全和发展方面许多基本问题上有着共同或相近的立场,两国对建立一个公平、民主的新世界秩序有着共同愿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俄合作并非针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双方也不会结成政治或军事联盟。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的话表示,鉴于华盛顿的政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动荡,中俄将发出信号,表明国际事务中仍然存在稳定性和确定性。它们将团结起来,呼吁更多支持,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CNN认为,对中俄两国来说,在美国退出部分联合国机构并动摇与欧洲的长期盟友关系之际,纪念二战胜利的活动——这场战争的胜利见证了联合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形成——为强调此类言论创造了理想的背景。
红场周围洋溢着庆祝“胜利日”的氛围
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活动将于当地时间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环球时报》记者在莫斯科街头看到,当地已进入“胜利日”状态,街头随处可见卫国战争的“元素”,红场周围洋溢着庆祝“胜利日”的庄重氛围。
在红场旁边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大楼,苏联红军士兵把国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的“历史性瞬间”以巨幅海报的形式被张贴在大楼外立面的正中央。在红场边的马克思雕像前,也摆上了“胜利”的立体字。而在二战名帅朱可夫元帅的雕塑前,飘扬的旌旗上也印有“胜利”字样,引来许多民众在此拍照留念。
应俄罗斯、白俄罗斯国防部邀请,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将分别参加在莫斯科、明斯克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日在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是全世界爱好和平、支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人民和苏联各族人民为此付出巨大民族牺牲,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方参加俄方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体现了中方对历史的尊重和铭记,也体现了中方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定决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与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杨进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纪念二战不仅是对历史的正视,更在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此次多国参与相关纪念活动,彰显全球南方国家对公平多边秩序的共同诉求。
对于中俄关系,杨进认为,中俄关系的稳定性不仅服务于两国利益,更成为地区及全球力量平衡的重要支柱。在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强化战略沟通、推动包容性国际规则制定,是应对秩序重构的关键路径。通过夯实多边主义基础、深化南南合作、巩固战略协作,国际社会有望在变局中凝聚共识,推动全球秩序向公平、包容的方向演进。
【环球时报赴俄罗斯特派记者 樊巍 刘欣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王雯雯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