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俄乌持久和平与欧洲安全重建》(英文版)报告发布
1751335987782
新加坡《海峡时报》6月29日文章,原题:离开主人,宠物是否会更幸福 不少人热衷于养宠物,因为它能给人类带来诸多益处。撸猫撸狗能让我们身心愉悦,养育它们能让主人更有责任感,甚至有助于促进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但从动物视角来看,情况或许迥然不同。尽管宠物比野生动物更长寿,但这不代表它们生活质量更高。被投喂加工食品、缺乏运动会导致宠物肥胖,孤独感常伴其左右。更有甚者,部分昂贵品种会因为商业繁殖和近亲繁殖而饱受折磨。
离开主人后,宠物会不会更幸福?当我听到腊肠犬瓦莱丽的故事时,想到了这个问题。瓦莱丽在南澳大利亚州跟随主人露营时逃进了丛林,独自生活近18个月后,于2025年4月被重新捕获。听起来像个主人与忠犬历尽艰辛、久别重逢的感人故事,但如果切换一下视角,以瓦莱丽为主角来讲述会怎样呢?瓦莱丽抓住机会离家出走,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冒险之旅。它不再需要乖乖听话,而是运用腊肠犬天生的判断力来躲避天敌、填饱肚子。它在荒岛上并没有消瘦,相反,它的肌肉更结实了——瓦莱丽真的长大了,不再适合被笼养。不少案例都表明,有的宠物在野外会更幸福。例如,在美国,最初作为宠物进口的25种鹦鹉已在23个州形成了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种群。在世界各地,“出逃”或被放生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都已在当地建立足够大的种群。我并非提倡将宠物放归野外,以免威胁当地物种。但我确实认为,目前的宠物饲养方式很糟糕。或许我们可以用机器人替代真实动物,类似海豹和熊的社交机器人已经面世,它们会欢迎你回家,照顾你的情绪、抱抱你。(作者南希·库欣,蒋礼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