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曝画面:加州一烟花爆竹仓库发生剧烈爆炸,现场浓烟滚滚
1751434167089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距7月9日美国政府“对等关税”90天暂停期结束越来越近,美方加大了对贸易伙伴的施压力度。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日贸易谈判表示失望,称日本面临米荒却不买美国大米。此前一天,他还公开抱怨,日本与美国的汽车贸易“不公平”。不过,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和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均表明立场:日本不会寻求与美国达成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贸易协议。英国《金融时报》称,美日两国短时间内达成贸易协议的希望日渐渺茫。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施压称,随着7月9日最后期限的临近,虽然他预计会涌现“一拨”贸易协议,但各国仍可能收到大幅提高关税的通知。美国《纽约时报》称,全球各国政府正竞相与美国谈判贸易协议,以阻止可能于7月9日生效的“惩罚性”关税。但由于美方威胁即使协议达成也要加征更多关税,谈判进展缓慢。做客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节目的专家表示,他们担心美国政府“行不通”且“荒谬”的贸易政策将造成更多不稳定,并使全球经济陷入混乱。
特朗普明确表达对日本不满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6月30日对美日大米贸易提出抗议。他在“真实社交”网站上写道,“我非常尊重日本,他们却不接受我们的大米,而他们自己正面临严重的大米短缺”。
不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特朗普“日本不买美国米”的说法并不属实。美方数据显示,去年日本从美国购买了价值2.98亿美元的大米。今年1月至4月,日本又购买了价值1.14亿美元的大米。
对于特朗普的言论,日本政府回复称不会牺牲农业以达成贸易协议。据日本广播协会、朝日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7月1日表示,“日本将继续(与美国)积极开展真诚坦率的谈判,以期达成一项对双方均有利的协议”。但他强调,日本政府在谈判中没有牺牲农业的打算。
刚刚结束第七轮日美关税谈判的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同一天也表示,农业是日本的国家基础,“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我们的立场保持不变:不会参与牺牲农业利益的谈判”。
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可以免关税向日本出口部分大米,但日本对超过77万吨限额的任何进口大米征收关税。日媒4月曾爆料,日本政府考虑将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作为谈判筹码之一,消息一经爆出立即遭到日本农产行业的强烈反对。
路透社等媒体分析称,农业领域传统上一直是日本首相石破茂领导的自民党的重要票仓,而该党将于7月20日迎来关键的参议院选举。赤泽亮正7月1日也表示,为农民创造一个感到安全并能够继续耕作的环境,对政府和执政联盟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特朗普此前还对日本汽车业施压。他在福克斯新闻频道6月29日播出的采访中表示,“他们(日本)不接受我们的汽车,但数百万辆(日本产)汽车却进入了美国。这不公平”,“日本将不得不支付25%的汽车关税”。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和卡车出口总量达到137万辆,而美国对日汽车出口却很少,因为日本人普遍认为美国车型体积过大且耗油。目前,日本在谈判中坚持要求美国取消对日本产汽车及零部件征收的关税,结果引发美国汽车制造商的不满。消息人士表示,日本短期内获得美国任何关税豁免的可能性似乎很低。由于双方都坚持己见,自民党现在面临着在无协议的情况下参加参议院选举的可能。
日本TBS电视台7月1日称,由于对谈判迟迟无法取得进展感到不安,已有日本企业开始采取新的对策。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表示,若日本汽车制造商将生产基地迁往海外,零部件订单可能骤减。为此,该公司正准备转向生产生活用品。
欧美谈判面临四种可能结果
特朗普6月30日在抱怨日本不进口美国大米时还写道,美国会给日本发函:“我们很高兴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他们都能成为我们的贸易伙伴。”路透社解释称,特朗普上周曾表示,他的政府将在“对等关税”90天暂停期于7月9日结束之前致函一些国家,通知它们美国将提高关税税率。届时,这些国家面临的税率将从临时的10%恢复到4月2日宣布的11%至50%。6月29日,他还表示,不认为有必要再延长暂停期。
在此背景下,6月30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如果各国“不坐下来真诚谈判”,特朗普将与其贸易团队会面,共同制定关税税率。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警告称,即使各国真诚谈判,仍有可能在7月9日面临大幅提高的关税。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欧盟愿意与美国达成一项贸易安排,同意美方对大部分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0%的统一关税,但希望美方在制药、酒精、半导体和商用飞机等关键领域实行较低税率。欧盟还在推动美方设定配额或给予豁免,以实质性降低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25%的关税,以及对钢铁和铝50%的高关税。此外,欧盟委员会强调,欧盟《数字市场法》和《数字服务法》不在欧盟与美国的贸易谈判议题之列。
路透社援引一名欧盟外交官的话表示,汽车是欧盟的“红线”。然而,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目标存在冲突,因为特朗普希望重振美国汽车生产,而布鲁塞尔则希望为其苦苦挣扎的汽车行业打开市场。
彭博社称,在下周谈判截止日前,美欧双方面临四种可能结果:达成一项虽不对等但可接受的协议;达成一项欧盟难以接受的美方方案;延长谈判期限;特朗普政府退出谈判并加征关税。如出现最后一种情况,欧盟可能将采取全面反制措施。
关税促使美国制造业回流了吗?
据《金融时报》报道,印度有望最早于本周与美国达成一项临时贸易协议。报道称,预计该协议将使印度的农产品市场免受影响,尽管谈判仍在进行中。为了降低对美贸易顺差,印度同意从美国进口更多天然气。双方还同意降低数千种商品的关税。
在印度《金融快报》6月30日发布的采访中,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印度在谈判中的两条“重要红线”,必须高度谨慎处理。不过,美国“政治新闻网”称,据知情人士透露,7月9日之前宣布的任何协议都可能只是美国持续努力与印度达成实质性双边贸易协议的第一阶段,而整个进程可能至少还要持续一年。
《纽约时报》指出,虽然印度、越南、日本、欧盟、马来西亚以及其他经济体的政府一直在努力与美达成协议,但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推进的关键行业关税计划,令外方领导人担心未来可能遭受更多痛苦,因为这些行业对他们也很重要,比如钢铁、汽车。
“政治新闻网”称,白宫将关税视为从外国获取让步的大棒——无论是在贸易问题上还是在一系列其他外交政策优先事项上。但它未能理解或者根本不关心,贸易伙伴的国内政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讨论,最终甚至可能超过美国能够施加的实质性经济威胁。
“特朗普的关税促使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本土了吗?”《今日美国报》称,特朗普政府声称要通过关税解决制造业外流的问题,但是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4月的一项调查显示,近2/3的美国企业表示,建立新的国内供应链将至少使其成本翻倍。61%的公司表示,迁往关税较低的国家更具成本效益。
【环球时报驻美国、日本特约记者 冯亚仁 潘小多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