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史海回眸】1972年,“康康”“兰兰”掀起日本首次“熊猫热”

环球时报王大千2025-07-04 06:59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6月28日,日本和歌山县的4只大熊猫回到中国。明年2月,日本最后两只生活在东京上野动物园的大熊猫也将回归中国,日本民众都对大熊猫依依不舍。一直以来,日本民众对大熊猫的感情非常深厚,大熊猫的可爱外形、温和性格给日本民众带来快乐,很多日本人也将大熊猫视为中日友谊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日友好使者”,1972年10月28日,第一对大熊猫“康康”“兰兰”乘坐飞机东渡日本,见证中日邦交正常化。

首日参观人数近6万

1972年10月28日,载有两只大熊猫的专机抵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时任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媒体记者等候已久,但为最大程度降低陌生环境和围观人群对大熊猫的不良影响,笼子上的遮光帘仅在大熊猫到达上野动物园之后掀开了十分钟左右。从机场到上野动物园,一路上不仅有警车开道,还有百余名警备人员护送。

1972年11月5日,2岁的“康康”和4岁的“兰兰”首次在上野动物园与日本民众见面。当日开园前,已有近3000人排队等待,队伍长达2公里,接受采访的日本民众表示,虽然排队2小时,参观时间不到30秒,但熊猫真的太可爱了。排队时长并未浇灭日本民众的热情,首日参观人数近6万。

“康康”“兰兰”最初在上野动物园居住的临时场馆是由此前的老虎馆改建的,1973年春天,两只大熊猫迁居新馆。

到达日本之初,“康康”“兰兰”在饮食上有些“水土不服”,上野动物园负责照顾熊猫的工作人员田边兴记寻找了日本各地不同品种的竹叶,一一进行尝试,最后发现“康康”喜欢栃木县大田原一带的竹叶,“兰兰”则更偏好日本红富士苹果。为便于照顾大熊猫、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田边一家在上野动物园内居住了7年之久。

“康康”“兰兰”与日本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雌性大熊猫“兰兰”于1979年去世,次年雄性大熊猫“康康”去世。熊猫去世引发日本社会关注,大量民众自发前往上野动物园送别。

1979年10月,日本多位音乐界人士共同发布纪念专辑,里面收录了多首与熊猫相关的歌曲,还收录了两只熊猫的日常叫声。

运输人员向英国“取经”

“康康”“兰兰”的赴日发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历史大背景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越来越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1972年9月,日本时任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

根据当时周恩来总理的翻译周斌回忆,田中角荣访华前,周恩来总理就有了向日本赠送大熊猫的打算。1972年9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宣布,中方决定向日本无偿赠送两只大熊猫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纪念,这对大熊猫将于同年10月抵达日本。

第一对大熊猫赴日程序推进迅速。这两只大熊猫来自北京动物园,接到大熊猫赴日的消息后,北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综合考虑园中多只大熊猫的外观、年龄等,选出了一雄一雌两只大熊猫,更名为“康康”和“兰兰”送往日本。

日本政府对运送大熊猫的工作格外重视,要尽可能地保证大熊猫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当时,英国伦敦动物园有照顾大熊猫的经验,1958年大熊猫“姬姬”在那里落户。负责运输工作的日方人员专门联系英国方面“取经”,还为两只大熊猫定制了带有门帘、保证遮光性和隔音性的笼子,这种笼子后来也成为国际上运送大熊猫的“标配”。

“熊猫热”跨越世纪

“康康”和“兰兰”赴日前夕,东京上野地区的街道店铺摆满了熊猫玩偶、熊猫主题的文具等,甚至一些来不及准备的店铺将白熊玩具涂上黑色,作为熊猫装饰。

“康康”和“兰兰”来到日本后,迅速掀起“熊猫热”。日本出现大量以熊猫为主角的电影作品,如《熊猫家族》等。熊猫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以和歌山县为例,1994年,雄性大熊猫“永明”来到当地,此后接收旅日熊猫的30余年间,熊猫经济为当地创造了1250多亿日元的效益。

其实在“康康”和“兰兰”抵日之前,熊猫文化在日本的风靡早有预兆,1971年日本裕仁天皇出访英国,专程前往伦敦动物园观看大熊猫,甚至为此推迟后续行程安排,后来一些新闻报道表示,这或许就是第一对大熊猫赴日前的“熊猫风潮预热”。

“熊猫外交”对中日两国关系的良性推动格外显著。日本内阁1977年的舆论调查显示,自第一对大熊猫“康康”和“兰兰”赴日以来,日本民间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亲近感明显上升,这一趋势持续了十多年。将熊猫“康康”和“兰兰”无偿赠予日本无疑是一次影响积极而深远的外交行动。

“康康”和“兰兰”赴日的次年4月,东京上野动物园向北京动物园回赠了一对日本羚羊以及两对企鹅,以表示中日友好。

2022年10月28日,日本东京上野一带举行了大熊猫“康康”和“兰兰”赴日50周年纪念活动,上野车站附近装饰了巨大的熊猫塑像,张贴了各种熊猫海报,周围店铺陈列了大量熊猫图案商品,激发了民众的购买热情。

熊猫热跨越世纪,历经50多年长盛不衰,记录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作者是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讲师 王大千)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