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有的认为时机成熟,有的担心很难成功,美媒激辩马斯克建第三党

环球时报冯亚仁 王洋2025-07-09 01:57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洋】编者的话: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宣布建立“美国党”在多国引发震动,其余波还在持续。众多美国政治人士、学者以及媒体不仅对这位亿万富翁能否打破该国长久以来两党“轮流坐庄”的格局进行讨论,还对美国两党制的利弊进行分析。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直言成立第三党这件事非常荒谬,但有学者表示这并非不可能。还有人为“美国党”未来如何取得成功出谋划策,建议马斯克学习政治变革者的策略。

“这是选举制度决定的”

“美国有过成功的第三党吗?”在马斯克宣布创建“美国党”两天后,《今日美国报》7月7日发文,称美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两党制。虽然在20世纪和21世纪,第三党候选人曾在地方和全国选举中取得进展,但他们始终未能真正触及权力中心。《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称,美国的两党制几乎和这个国家本身一样古老。200多年来,每一位美国总统都属于这个国家的两大政治团体之一——要么是联邦党人,要么是民主共和党人;要么是民主党人,要么是辉格党人;从林肯时代开始,要么是民主党人,要么是共和党人。

2025年,美国最大的两个第三党分别为自由党和绿党。它们并没有在美国所有州注册,而这给其与民主党以及共和党竞争构成了相当大的障碍。上一次第三党候选人在总统竞选中取得进展是在1968年,当时美国独立党候选人华莱士赢得了南方5个州的选举人票。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史专家舒尔曼说,最成功的第三党候选人是1912年的西奥多·罗斯福,他当时代表进步党在美国大选中获得了约27%的普选选票,但仅获得88张选举人票,排名第二,未能入主白宫。在美国国会选举中,第三党候选人也只是偶尔能泛起涟漪,难以形成声势。自二战以来,美国参众两院总计535个席位中,很少有第三党人士。

“这并非偶然。”据美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报道,民主党与共和党经受住了内战、经济大萧条、世界大战和无数丑闻的考验,这不是选民偏好或竞选资金的问题,而是选举制度决定的。不同于一些欧洲国家的比例代表制,美国大选实行的选举人团制度以及“赢者通吃”原则。也就是说,只要某名候选人在一个州得票最多,那他将获得整个州的选举人票。在这种制度下,要想在全国范围取胜,必须依靠大党。在国会众议员选举中,一个选区也只有一个席位,只有得到多数选票才能获得这个席位。在这种情况下,两党制非常稳定。

民主党与共和党还会采用“大帐篷”策略,通过模糊党派纲领,扩大选民覆盖。美国的主要政党内部常由不同派系与利益集团组成。每隔4年,为了赢得大选,这些派系都必须努力调和分歧、团结一致推出候选人。此外,美国民众从小通过家庭、教育等被引导认同两党体系。父母的政治倾向、学校教育等对两党的聚焦,共同塑造了“我们要选择其中一个”的政治认同方式。还有研究表明,大众媒体宣传强化了两党制:电视、报纸以及社交媒体都以两党立场为基调,形成“回音室”效应,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二元制。

美国两大政党还被爆联手打击可能威胁它们的第三党。《纽约邮报》、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网站称,2023年,美国兴起“无标签”运动,旨在支持一名中间派第三党候选人参加2024年美国大选。2023年6月,有消息称,民主党精英与部分共和党人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讨论如何阻止“无标签”运动。“当他们的共同权力受到威胁时,就会迅速走到一起。”《纽约邮报》这样写道。

“这种二元性使美国政治辩论变得愚蠢”

在马斯克提出要建立第三党后,很多美国人表示支持。据MSNBC网站报道,马斯克想要打破两党制本身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值得称赞的。《今日美国报》称,2024年盖洛普的一项民调显示,58%的美国成年人表示,该国需要第三个主要政党,因为共和党和民主党在代表美国人民方面“做得很差”。盖洛普自2003年以来的调查显示,平均56%的美国成年人支持建立第三党。

政治分裂是很多美国民众希望建立第三党的重要原因。据美国538新闻网报道,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美国的两党制更容易引发“善与恶、暗与光、我们与他们的思维模式”。政党制度越二元化,党外仇恨就越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实施比例代表制的国家中,妖魔化对手难以获得显著的战略利益,因为这可能让其他政党获益。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北大学运营的报纸《亨廷顿新闻》表示,两极化是两党制不可避免的命运。美国《大西洋月刊》称,人们此前低估了党派之争的烈度。在这种情况下,身份政治变得更加强大,体现为对另一方的反感以及拒绝妥协等。

《打破两党厄运循环:美国多党民主的案例》一书的作者德鲁特曼2018年曾在Vox新闻网上发文,称1950年时,美国两党立场温和、诉求重叠,当时许多美国顶尖政治学家写了一份报告,对这种状况表示哀叹。在一份名为《走向更负责任的两党制》的报告中,他们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不过是松散的地方政党联盟,无法向选民提出连贯的计划,也无法在上台后实施这些计划。他们建议两党大规模集中,以便政党领导人仔细研究并制定政策方案。两党随后确实制定了这些专家建议的方案,但这些更连贯的、诉求不重叠的方案很难执行。之后,两党及其候选人又将这种挫败感转化为越来越大胆和夸张的承诺,进一步加剧两极分化。

“两党制正在‘摧毁’美国。”美国《国会山报》此前报道称,该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重问题,但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激烈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使政府陷入瘫痪。无论是应对债务上限还是气候变化,媒体都将每个问题框定为民主党与共和党立场之间的简单辩论。这就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想法,即每个公共政策问题都有两种而且只有两种解决方法。这是无稽之谈,大多数问题都有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但“这种二元性使美国政治辩论变得愚蠢”。

“要向最成功的政治变革者学习”

据MSNBC网站等媒体报道,马斯克实际上是希望建立一个意识形态接近共和党右翼的第三党。已有一些公众人物对马斯克提议的“美国党”表示了兴趣。2020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初选参选人、华裔企业家杨安泽日前表示,自己与马斯克讨论了后者刚刚起步的建立第三党的运动,“我为任何想要摆脱两党垄断的人感到兴奋”。

对于马斯克能否成功组建第三党,美国各界观点不一。据MSNBC网站报道,一种可能的结局是马斯克之后对此失去兴趣。他可以在一些州通过付费给请愿者来使其政党获得被选举资格。不过,在美国右翼中,马斯克并未获得足够支持,钱不一定能转化为选票。

美国州立瓦尔多斯塔大学政治学家塔马斯此前表示,美国很难出现一个能够挑战民主党以及共和党的第三党。他认为,最成功的第三党能够维持大约10年,一旦它对美国两大主流政党构成威胁,后者就会开始“窃取”其言论和意识形态。美国《新闻周刊》日前以《马斯克的第三党“出师未捷身先死”》为题称,历史表明,成功的政党转型是通过内部颠覆,而不是外部竞争实现的。茶党运动证明,资金充足的初选挑战可以在一个选举周期内重塑政党的优先事项。特朗普从内部夺取了共和党的控制权,围绕自己的愿景和优先事项彻底重塑了共和党。企业界提供了无数此类例子,有人通过收购公司相对较少的股份来迫使公司在战略和领导层方面发生重大变化。马斯克不应该把资源浪费在一个因结构性现实而注定失败的项目上,而是应该采取一种在美国政治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找出那些投票支持负责财政政策的弱势共和党人,并团结他们。

马斯克表示,他会瞄准国会选举,以获得足够席位来保持权力平衡。MSNBC网站认为,这是一个比赢得白宫更现实的目标,但实现的可能性仍然很小。自1970年以来,第三党候选人在没有共和党或民主党提名的情况下,没人当选国会议员。联邦参议院中少数名义上的独立人士,如桑德斯,实际上是民主党人。

不过,《纽约时报》认为,尽管阻力重重,但挑战美国两大政党的最佳时机或许正在悄然形成。该报认为,近年来,美国政治版图上出现一股新兴势力,他们主张削减政府财政赤字、放松监管、推行自由贸易、实施高技能移民政策。在左翼和右翼批评者口中,他们被称为“新自由主义者”或者“全球主义者”,这些人颇具影响力且资金雄厚。

美国Axios新闻网7月7日发文,对“美国党”如何成功落地进行讨论。文章援引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政治学者安德森的话称,马斯克可以将目标对准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等摇摆州。北卡罗来纳州目前要求新政党收集1.4万名选民的请愿签名。通过在州一级成立,马斯克的“美国党”可以避免在联邦选举委员会注册成为全国性政党,这样该党受到的限制会少一些。除了满足法律要求,马斯克还需要动员媒体和基层运动,提醒选民不要忘记“美国党”。“这是美国其他一些第三党所犯的错误之一,它们此前在总统选举中推出参选人,之后什么也不做,消失4年。”安德森这样说。

“马斯克的第三党行动如何才能成功?”美国“政治新闻网”北美地区高级执行编辑伯恩斯认为,只有向最成功的政治变革者学习,马斯克的计划才能奏效。舆论普遍认为如果美国要成功建立第三党,需要在政治光谱上找到一个中间点。伯恩斯称,在美国政治两极分化的背景下,这是一个“失败的配方”。马斯克的“美国党”如果要成功,需要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学习,并制定两党都忽视了而选民真正重视的领域政策。

在伯恩斯看来,特朗普之所以能在政治上崛起,是因为他否决了克林顿和小布什时代在移民、贸易和全球安全这三个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在特朗普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很多选民认为他们在这三个领域的关切没有受到重视。马斯克的新政党如果要成功,就必须找到类似的意识形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伯恩斯还给了马斯克3条建议,包括倡导自由贸易、实现彻底的财政再平衡,以及确保美国的科技优势。

伯恩斯称,美国现在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再支持降低贸易限制。这种保护主义共识与大多数选民立场不同。盖洛普自2015年以来的民调显示,至少60%的独立选民始终将对外贸易视为机遇,而非威胁。大多数美国人担心政府超支和债务加重。在这个问题上,两党都不可信。在科技方面,本届美国政府对大学的打击已损害美国在科技领域的核心资产,而拜登政府则对科技大亨敬而远之,认为他们是寡头。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