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推动低空经济稳健有序发展

环球网2025-07-11 17:34

低空经济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新抓手、产业竞争新焦点与民生需求新选择,自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发展更为迅猛。我国低空核心技术实现适航认证全球领先、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与“空天地一体”智联网初建,应用场景种类不断丰富,国家级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与不同层级的低空经济城市试点取得积极成效。据中国民航局预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呈高速增长发展态势,到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的稳健有序发展应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义,低空安全治理是实现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构建规范开放、包容友好的低空安全环境体系,形成良好的低空安全文化,加强公众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对低空飞行安全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到低空飞行活动和低空安全治理中来;要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的低空安全治理客体体系,以廓清低空安全治理的逻辑起点,支撑法治化规范化低空安全环境的构建;要综合运用法治、行政、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公共服务等手段,充实低空安全治理工具箱。

低空经济的稳健有序发展要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从立法价值遵循来看,低空经济领域立法要以飞行活动绝对安全、低空空域合理使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根本价值遵循,采取促进型立法模式,本着管制与放松相平衡的法治理念,重点优化政府公权力配置,实现公法与私法的协同。从政策法律化推进来看,要加快推进已有政策向法律转化,尽快制定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法,着重破解低空经济在整体规划、安全监管、行业标准、法律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法律规制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契合,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从行政执法保障来看,需采取军民共管执法模式,通过地方立法明确本地政府及空管机构的管理职能,规范行政主体公权力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在满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私益的同时,兼顾维护公共安全的公益,实现私益与公益的有机统一。从财税法调控作用来看,要深化宏观层面的财税制度改革,加强中观层面的区域财税协作,突破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创新等微观层面的财税支持瓶颈,充分发挥财税法对低空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助力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的稳健有序发展要以人才培育为支撑。低空经济人才培育需从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协同发力。对高校而言,需要从课程设置着手,结合低空经济多领域融合特性动态调整专业体系,增设无人机系统工程、eVTOL设计与运维、低空技术与工程等前沿专业,开设“低空+管理”或低空风险治理等跨学科课程,强化复合型人才培育,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将低空经济实践项目纳入课程体系,通过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解决低空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企业而言,需要从人才引育着手,可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业融合生态,参与高校课程设置和设备共享,共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项目与实训基地、研发中心等平台,实现“课堂即企业,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同时打造实战化培养体系,强化场景化技能训练,搭建仿真低空训练场景,融入信号干扰、灾害模拟等突发状况,提升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低空经济的稳健有序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技术突破关键在于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问题的精准识别。对于产业链上游核心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研发而言,政府可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提高航空航天级特种合金、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基础材料的国产化替代能力,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聚焦无人机高精度惯性导航器件等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速研发成果转化,降低进口依赖。对产业链中游整机制造而言,要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主,围绕飞行控制系统、先进动力装置等关键技术短板,政府可鼓励域内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团队,提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同时,加强与国内领先城市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在变距和变速组合控制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减少产品同质化,增强高端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产业链下游服务技术应用而言,则要聚焦市场需求,政府、企业、高校、中介机构可共同搭建低空经济服务技术创新平台,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应用场景辨识及其影响制约因素分析,深入调研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低空农业等场景的市场需求,设计多样化低空服务模式,并进行商业化可行性研究。

低空经济的稳健有序发展要以生态构建为支撑。对产业生态构建而言,需紧扣现代化生产要素与产业构成核心,以技术自主可控与区域特色发展为双轮驱动,推动“数实融合、链式协同、产业联动、区域共进”四维一体发展格局。通过构建“链主引领、链属合作、用户参与”的共赢生态,实现关键技术全链条自主突破,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与产业效能持续优化。对创新生态培育而言,应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五维创新矩阵。以政策规则体系为引领,夯实低空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以低空装备制造为突破,提升关键装备国产化率;以低空智能网联为纽带,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以空域信息管控为保障,实现空域资源动态优化配置;以多元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现代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政策-技术-应用”的创新闭环。对市场生态优化而言,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盈利为目标,构建“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政策护航”的市场发展机制。鼓励企业精准把握消费升级趋势,通过差异化产品、定制化服务、智能化解决方案满足多元需求,同时推动政策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平竞争环境建设,形成“创新活力迸发、市场主体活跃、资源配置高效”的低空经济市场生态,切实提升我国低空经济稳健有序发展质效。(作者:豆书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世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丁大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