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首届中国医学装备国际合作大会在沪举办

环球网2025-07-14 16:47

7月11至12日,2025中国医学装备国际合作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以“医装联动全球 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部门负责人、专家、企业代表受邀参会。

在11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她表示,协会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国际化发展,在当下举办首届中国医学装备国际合作大会,是协会主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次重要实践,旨在搭建一个高层次、宽领域、多维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汇聚国内外医学装备领域的各方力量,分享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协同发展及国际合作的新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二级巡视员苏葆莉在致辞中介绍,目前我国医疗装备发展成果正惠及全球,腔镜手术机器人注册取证投入临床,已出口23个国家及地区。CT、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出口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

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张贤在致辞中认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加速渗透产业肌理,人口老龄化推动全球需求持续升级,医学装备产业正站在“技术革新与全球协作”的双重风口,国际合作的蓝图愈发清晰。生物医药是重点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更是闵行区锚定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核心方向。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闵行始终将医学装备领域作为重中之重。未来,闵行区将以更开放的政策对接国际规则,以更完善的产业链支撑合作项目,以更丰富的科创资源赋能技术突破,从而实现产业新的发展。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在会上介绍,作为全国首家命名为“健康”的医学院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健康链”概念,打造建设“健康数据链、健康安全链、健康管理链”于一体的三链融合主动健康体系,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医用”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助力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智能科技应对。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与全球四大洲20个国家及地区的65所院校建立60余个国际合作项目,并于2023年成功获批“中国长三角-巴尔干半岛生物医药国际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心”。

在专家演讲环节,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任刚等嘉宾分别从外贸形势解析,国际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经验,以及全球医疗器械注册流程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在企业发言环节,迈瑞、联影、西门子、东软医疗分别就公司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经验分享。上海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了园区的定位及对国际合作的支持。

下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系主任、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许铭、罗氏诊断等与会嘉宾和企业代表还在医学装备国际化路径探索、海外注册、数智化发展、重点国家和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互动。

12日上午大会举办了中国医学装备产业链国际合作对接会和中非智慧医疗国际论坛两场分论坛,旨在搭建高效、精准、务实的供需互动交流平台。

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牵引下,伴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医学装备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中国医学装备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十年间年均增长超过12%,成效显著。2024年,中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到 1.35 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单体国家第二大市场,也是世界上生产企业数量最多,产品类别和品种最齐全的国家。

“同时,中国医学装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行业国际合作持续深化,进出口贸易额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这不仅取决于产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更得益于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中国医学装备产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该负责人说。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