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的大平台,对外开放的新名片,链博会打造全球“共赢链”
1752691705078
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更强更足的“国际范”成为链博会与国家开放战略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今年参会的各国企业能找到哪些新的合作伙伴和商机?又有什么期待?
这是一场有800多人参加的宴会,他们将从这里开启第三届链博会之旅。他们当中有全球500强企业,也有刚刚成立的新公司。
西班牙伊比利亚太阳循环公司总经理 吉列尔莫: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博览会。
联合国贸发会议贸易便利化工作负责人 保罗•汉森:这是我第二次参加。
ATA集团总经理 顾汉:这是我们第三次参加这个博览会。
墨西哥外贸委员会、墨中企业分会副主席 芭芭拉•迪亚斯:第一次我是研讨会的嘉宾;第二次是在去年11月,我和来自墨西哥的银行一起设了展位。这是我第三次来。
国际商会秘书长 约翰•丹顿: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个博览会了,非常令人兴奋。用板球术语来说,这叫“三连胜”。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这个大会每年都在不断成长,参会者也越来越多样。
中国贸促会会长 任鸿斌:前两届有的是二把手来、三把手来,这一次都是一把手来。前两届人家回去汇报之后,就说链博会在全球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特别是加强和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是一个绝好的平台。
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 恩里克•洛雷斯:我们在中国有数百家合作伙伴和协作者。过去几年里,我们已经生产了超过4.5亿件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许多合作伙伴的协助。
联合国贸发会议贸易便利化工作负责人 保罗•汉森:目前全球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的合作正在有所减少,我非常希望能与中国合作,共同改善这一局面。
和多家企业高管聊过之后,老王发现,今年有不少企业,很难把它准确地归类到链博会的6大供应链中去。像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是专门培养人才的大学等等,可以说,它们能为多个行业服务,甚至是跨“链”对接,这也许是三岁的链博会一项新技能吧。
依星管理咨询集团总裁 马万里:我们提供的服务,不是产品,这是一家咨询公司,主要为高层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 奈德•伊金斯-道克斯:我们大学培养了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现在已经是许多中国大型光伏企业的首席技术官或高级研究员。我此行的目的是庆祝这一成就,并继续推动中澳之间在光伏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紧密合作。
宴会结束,老王发现,这次来参加链博会的企业家们,无论是第一次来的新朋友,还是第三次参加的全勤生,无论是要寻找同一产业链上的伙伴,还是要做跨“链”对接,都对链博会充满期待。在老王看来,这些期待不单单来自越办越好的链博会本身,更是出于对中国供应链韧性的信任,对中国日益开放的市场的信心。世界各国的朋友汇聚链博会,正是在用实际行动,携手“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赵曙光 王雷 王楠 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