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链接全球新生代“少年中国说”打造侨都国际文化新名片

环球网2025-08-07 17:27

近日,由江门市侨务局主办的2025年“少年中国说”华裔新生代中文朗诵大赛决赛颁奖仪式在梁启超先生故居江门新会隆重举行。2018年以来,江门首创“少年中国说”交流品牌活动,今年赛事吸引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102所华文学校的1145名华裔青少年参赛,参赛者依据本人于所在国实际体悟,重新演绎“少年中国说”。

新时代、新华裔、新表达

本次赛事以“链接全球新生代”为目标,聚焦“新时代”“新华裔”“新表达”,强调华裔新生代在实现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关键作用,正如老挝万象寮都公学参赛选手叶璐琳在演讲中说到“在这个全球化的新时代,《少年中国说》早已不再囿于一国疆域之内,它奏响一曲恢弘的全球交响。我们华裔少年,既是中华文化根脉的传承者,也是文明对话的翻译官,更是传播世界文明的一员,肩负着文化桥梁的双重使命。”大赛还邀请获奖者亲临江门,实地感受中国发展,制作相关视频,展示参赛者的时代理解和国际视野。

侨都新赛事撰写侨务新篇章

让华裔新生代,在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中汲取能量,用演讲成就每个华裔新生代自己的“少年中国说”,是本次大赛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少年中国说”的演讲演绎中,各国华裔孩子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视角。

缅甸腊戌的初中生尤泽莹说,“我们虽然在地球的不同角落长大,说着带着不同口音的中文,但是我总觉得课本上的汉字像藏着魔法的小精灵。它们不仅是会说话的符号,更是系在我和祖籍国之间的红丝线,一头系着祖辈的叮咛,一头连着华夏大地的心跳。”

意大利罗马中华语言学校的翁志豪用赛事表达憧憬:“我想搭建的第二座桥,连接着世界和自我,国际化不是放弃自己变成别人,而是带着文化自信,让别人了解我们。”

葡萄牙淑敏语言文化中心韩雨桐在她的作品《十七岁的文化混血儿》中读到:“我要用毛笔书写古语十四行诗,用follow的旋律吟唱诗经,让每个文化碎片都成为闪耀的星途。我们这一代的任务不是选择站队,而是编织连接东西方的金丝线。我们这些说着双语,梦着多元未来的少女们,正在用最温柔的坚持,让特如河与长江水在人类文明的土壤里,交融成滋养世界的甘露。”

亲身体验中国 才能向世界介绍中国

在江门,孩子们游历了巴金笔端的小鸟天堂、走访崖山、了解本地非遗,让孩子们更坚定去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10岁的韩国尹智暋才在参观后立志,“要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到世界各地却始终带着中华文化的基因,用双语讲述中国故事。”

华裔青少年是国别交流中重要的桥梁,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带回所在国的文化元素,推动文化的双向传播与互鉴。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也为构建多元、包容的文化生态贡献力量。

美国美洲中华中学校的刘一感慨道:“中华文化,旧金山中文课堂上朗读的唐诗,也是工程师们创建的AI模型。中国,它是我父母的童年回忆,也是我未来想要参与建设的地方。”

“少年中国说”这张“侨都名片”,正在成为连接海外华裔,同心筑梦,凝聚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大湾区西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侨务和文化品牌,成为江门新时代侨务工作的创造性实践。(晓敏)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