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华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发布会,正式在海外推出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引发国外媒体的大量关注。它们将此次海外发布会看作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在经历打压之后突破“包围圈”,重返全球市场的标志。而华为“复活”的源动力,据《日本经济新闻》等外媒的分析,来自于“本应被美国政府封锁”的核心技术的进步。
华为自2019年遭遇美国极限打压之后,经历了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相关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华为手机一度从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到掉出前5名。“面壁”如何“图破壁”?华为给出的答案是自主研发和创新,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从制裁前的10%左右上升至20%左右。相应地,华为2024年营收也已接近其历史最高水平。此次在吉隆坡推出的华为Mate XT,是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美国《时代》周刊曾将其评为“最佳发明·消费电子品奖”。可以说,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款手机,更是中国科技企业以自主创新冲破技术封锁的决心。
近年来,中国科技企业出海已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远航”。华为三折叠手机、比亚迪刀片电池、大疆无人机……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在全球尖端领域刻下印记。彭博社称,过去中国企业依靠为沃尔玛、苹果和尼康“打工”获得成功,但现在新一批年轻的中国品牌,如云鲸(扫地机器人)、文石Boox(阅读器)和徕芬(电动牙刷和吹风机),正在开辟一条不同路径,它们的销售基于产品的优势性能。中国企业正从依赖“行业规模经济”转向构建“企业内生创新力”,这是它们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关注华为发布会的同时,外媒还注意到吉利和法国雷诺签订框架协议,在巴西展开零排放和低排放车型的销售和生产合作。此前,双方在韩国合作开发的首款量产车已经上市,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动力总成技术公司也挂牌成立。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共赢”,“吉利+雷诺”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利用雷诺的渠道资源快速打开市场,同时普及中国新能源技术。这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出海策略,正在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深层次变革。从宁德时代在德国建厂,到TCL在墨西哥布局制造基地,中国企业以技术输出替代单纯商品贸易,将“中国制造”升级为“全球智造”。这种“扎根式出海”,实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
从鞋包玩具到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和游戏、影视,从瞄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到更多走向亚非拉等新兴市场;从“广撒网”到因地制宜深耕;从卖产品到贡献经验技术,共同探索最优发展路径,中国企业走出去壮大了自己,更造福了世界。在与“全球南方”国家一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从不只是一个“供应商”的角色,而是携手同行的伙伴和发展机遇的共享者。当通达全球六大洲的国际通信网络让亿万民众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中国建材和光伏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基建升级的关键支撑,世界发现中国科技产能不仅能提供高性价比方案,更能贡献可持续发展智慧,所谓“产能过剩”的虚假叙事便不攻自破。
当前,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正在受到大国单边主义的严重扰乱,而中国企业以行动证明:封闭没有出路,合作才是正道。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筑墙设障,而在于以创新惠及人类,以合作缔造繁荣。当华为在海外重建HMS生态,吸引全球超540万开发者,吉利与雷诺成立动力总成技术公司共享绿色技术,世界看到的不仅仅是惊艳的产品及其背后的商业成功,也是一个发展中的科技大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