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万亿微生物,除了协助消化食物,一些特定细菌还在免疫系统塑造中扮演关键角色,在如此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人体是如何精准识别有用的特定细菌并同时抵御有害病原体入侵的呢?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揭示了宿主识别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新机制,并找到了帮助增强肠道免疫防御的蛋白,这一成果1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团队研究发现,一种名为APOL9的蛋白能够与特定细菌建立精细化合作,助力维持肠道免疫稳态。该蛋白能够精准识别一类拟杆菌目共生细菌,识别后它并不会直接杀菌,而是诱导其释放信号与机体“对话”,帮助触发有益的免疫反应,从而显著提升肠道对有害菌的防御能力。该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新机制,破译了其中的分子密码,将为人类肠道疾病治疗开辟新的路径。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介绍,此次的研究比较偏前沿基础,但也为未来的实际应用打开了思路。这一机制可能被用来开发新型药物,比如激活某些有益细菌,帮助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或新陈代谢。
此外,未来甚至可能基于这一发现,设计出新的口服疫苗或肠道治疗方案,用于对抗一些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任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