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记者来到合肥市骆岗公园,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
“工作人员请注意,飞行器即将起飞,请最后检查一遍设备!”
随着机身“左红右绿”的指示灯全部亮起,一架装备16支旋翼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航空器轻巧“拔地而起”,沿着固定航线在骆岗公园附近“巡游”一圈后又平稳降落在起降点,引得众人一片欢呼喝彩之声……
7月2日,一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合肥骆岗公园演示飞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刚刚起飞的这款EH216-S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航空器。”合翼航空运营总监章昱辉对记者介绍道,所谓“三证齐全”,即该款航空器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和生产许可证(PC)。
据介绍,这款航空器主要面向城市内低空中短途交通需求,具备智能导航、精准起降等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载人交通、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等场景。并且,该款航空器无需飞机驾驶员,乘客只需选定飞行目的地,即可畅享旅途。
“造出来只是第一步,要让航空器真正在城市上空畅飞无阻,还需一张‘通行证’。”据章昱辉介绍,今年3月28日,合翼航空收到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首张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获得批准的区域内进行商业运营,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换言之,市民或者游客有机会在合肥上空体验一场真正的‘云端之旅’。”章昱辉说。
事实上,这张OC证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全球首张OC证的发布,不仅意味着我们的业务实现了一套从生产到运营的闭环,更重要的是,它为行业提供了一套评估运营许可体系的标准。”亿航智能副总裁、合翼航空总经理李晓娜进一步对记者介绍道,自此之后,其他相关公司再去申请OC证都有依据可以参考。未来,合翼航空将管理并运营不同种类飞行器,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低空运营管理平台,针对多个场景提供运营服务,致力于构建体系化、规范化、智能化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商业运营模式,全力打造低空经济行业场景应用示范标杆。
合翼航空往前迈进的这“关键一步”也是整个合肥市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自2023年12月《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发布,提出构建‘4120’低空经济工作体系以来,合肥一直不断完善低空经济公共服务,打造系统完善的产业链条。”据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程羽介绍,近年来,合肥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走在前列,从打造骆岗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到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再到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外卖配送等200余条航线。截至目前,合肥市已集聚低空经济企业300余家,实现了无人机研发、测试、生产、运营全链条的本地化布局。
“当初之所以选择‘落户’合肥,就是看中了合肥为企业创造的环境,这让我们倍感珍惜。”李晓娜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合肥不断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6月合肥市出台《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支持低空经济主体培育、场景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营造,其中提到一系列激励措施。比如,对新引进的低空经济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每年最高2000万元、累计不超过1亿元的经费支持;对服务低空经济企业发展的适航审定检测中心、无人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检验检测机构,按年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等。
2024年10月出台的《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从适用范围、部门职责、应用场景、基础设施、飞行管理、空域使用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设计,为促进合肥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规范性保障。
“我们正积极推动合肥全力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风向标城市。”程羽表示,当前,合肥正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对接公安、应急、消防、自然资源、电力、轨道、路政、环保等部门,常态化开展eVTOL、物流配送、巡检等飞行服务。
(作者:李丹琳 编辑:杨喜亭 )